一、正确理解“四个重在”的丰富内涵
“四个重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具体体现。重在持续,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重在提升,强调的是提升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重在统筹,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谋划全局、协调发展,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要求,是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的途径所在;重在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是发展的最终目的,离开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这个根本,发展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这“四个重在”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必须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一)重在持续
对于我们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是非常重要的,持续发展尤为关键。
其一要勇于“持”。一条红线穿到底,把这些年我省在发展中形成的和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比如
“三化”方针、加快“两大跨越”和推进“两大建设”等中原崛起的总体战略,整合起来,持续地做下去。在大思路上不摇摆,不半途而废,这对一个近1亿人口的大省来说,难能可贵。有了“主心骨”、“红线”,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接力棒代代相传,河南就能腾飞。
其二要善于“续”。咬定发展不放松,重在持续做实功。世界在发展变化,河南也在发展变化,我们既要以不变应万变,也要在不变之中有变。要及时摸清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力求在发展中求转变,在发展中求调整,在发展中求提升,更好地体现效益、体现质量、体现民生、体现后劲,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在提升
提升的关键在于增强两个“力”:一是发展的“动力”,思想解放永远是我们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尤其是当前,只有坚持思想解放,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保证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决策部署,从而使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沉着应对,化危为机,实现“弯道超车”。二是发展的“活力”,那就是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通过改革,把不适应新形势的体制机制彻底淘汰,为转变发展方式扫清制度壁垒;通过开放,提高经济外向度和发展质量;通过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创新,让转变发展方式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紧密结合、联袂而行。
有了“动力”,有了“活力”,经济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活力”和“动力”的提升,也将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科学技术创新的提升、产业结构的提升、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节能减排集约发展的提升、民生改善的提升等,最终也将是发展方式的提升、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三)重在统筹
一艘破浪前行的龙舟,要想快速达到目的地,除了要有正确的路线和方向,还要搞好平衡、协调力量——这就是统筹的重要作用。
经过长期努力和不懈奋斗,我省经济总量达到了全国第五的规模,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就业、就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任务依然艰巨,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三农”问题关乎河南发展全局。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加快“三化”步伐,实现强农兴工,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此外,优化经济结构、理顺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质量、缓解环境压力,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宏观调控,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等问题等待我们解决。
(四)重在为民
河南在发展,中原要崛起。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重在为民,就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生动实践,就是党的宗旨意识的根本体现。“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民情。兹事体大,为政者不可不察。
要做到重在为民,首先就要心中时刻装着群众,要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看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踏踏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还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发展的最根本力量。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和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样,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就会充满阳光。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重在为民,处处为民,我们党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形成强大合力,不断推进天中平安崛起的宏伟事业。
三、坚持“四个重在”,大兴求实之风
“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难就难在如何提高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把握各项工作的自身规律。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求”上多花心思、在研究规律上狠下功夫,做到不拘泥于条条框框,不违背客观规律。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每个单位都有每个单位的特殊之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满足于上面说什么就做什么,上面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要实践证明有效,就要大胆地往前走,坚持不懈地传下去,力戒一阵风、一刀切,使工作更务实、更扎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河南能不能发展,中原能不能崛起,不在于说,而在于做。很多事情,讲起来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讲过的事情首先要做,发展的成效、工作的实效都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要出实招,下实劲,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坚持“四个重在”,就要大办求效之事。
发展不仅要看“量”,而且要看“质”,没有实际效果的工作不可能持续,没有良好效益的“发展”难以为继。我们不能只看GDP总量,更要看效益如何、“人均”如何。效益增强了,“人均”上去了,收入增加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经济效益要提升,社会效益也要齐头并进。要做好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工作,促和谐,保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效率高,效益高。大办求效之事,各级职能部门就要提高工作效率,扎实推进“两转两提”,坚持科学性,增强紧迫性,突出实效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