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7日)
一、范县概况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中下游北岸,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中心,全县面积590平方公里,人口54.2万,辖4镇8乡,59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7万亩。其中,黄河滩区面积95平方公里,涉及6个乡镇、144个自然村、10.6万人、12.2万亩耕地。2002年范县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域情况概括起来有4个特点:
一是历史文化悠久。范县汉初置县,距今2200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过5年县令。革命战争时期,范县曾是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挺进大别山的渡口之一,属革命老区。
二是地理位置特殊。黄河、金堤河横贯县境,将全县分为黄河滩区、滞洪区、老城区三部分,其中临黄堤以南为黄河滩区,涉及6个乡、144个行政村;临黄堤以北至金堤为滞洪区,涉及全县各乡镇、440个行政村、37.9万人、42万亩耕地;金堤以北为老城区,周围被山东省莘县包围,仅有1.3平方公里。
三是洪涝灾害频繁。由于地处黄河豆腐腰地段,“槽高、滩低、堤根洼”,极易遭受洪灾侵袭。在滞洪区,金堤河流经我县北部,属于高水高排,汛期经常发生顶托倒灌,水涝成灾,近10年内范县已发生5次大的内涝。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范县农民极易因灾返贫,脱贫致富十分困难。
四是地下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天然气储量88亿立方米,是中原油田油、气主产区;以濮城为中心的卤水分布面积62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960亿吨;煤炭资源分布面积82平方公里,储量7.46亿吨。
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以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和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范县为中心任务,突出实施“工业强县”主战略,大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务实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0.8亿元,与2006年相比,增长1.83倍,年均增长18.05%;财政收入完成4.2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78倍,年均增长3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2亿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23.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8亿元,增长1.38倍,年均增长18.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428元,年均增长15.3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0元,年均增长16.3%;城镇化率提高了11.05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16.05个百分点;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2007年以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年均增长42.77%;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26.8公里,较2006年底增加476公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抗旱应急灌溉工程、饮水安全、防汛除涝工程、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扶贫开发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用,累计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0.7万人,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96.52 %。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连年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40102人,实现再就业15868人,其中“4050”人员113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科普示范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林业生态县”、全省“绿化模范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等省级以上荣誉40多项。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6.3亿元,同比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2亿元,占年初预算的7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7亿元,增长2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2.3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62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77元,增长17.5%。
(一)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大招商活动,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是抓项目,扩充工业总量。立足范县的资源特点,动员全县上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2007年以来,新上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22个,其中亿元以上20个,完成投资74.22亿元,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9家。今年元-7月份,全县29个市定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3.5亿元,其中19个市定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5.4亿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72.3%和63.5%,中鑫金属、宏宇建材、旌胜石化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5亿元的丰利石化丙烯及联产芳烃项目已获中石油原料和技术支持。二是抓招商,壮大民营经济。积极开展驻地招商、以商招商和委托招商,实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二分之一”工作法,积极走出去开展招商,全面提高招商实效。2011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个,到位资金21.96亿元;今年以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个,合同引资105.13亿元,到位省外资金21.6亿元,均超计划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三是抓园区,打造发展平台。2009年规划建设了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分“一区两园”(濮王产业园和新区产业园),先后投入资金3亿多元,完善了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为项目集聚提供了平台。2011年,区内55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6亿元,在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排序中列56位;实现税收1.54亿元,增长193.4%,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省63位、28位。今年以来,集聚区内新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1家,累计达到66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62%。上半年,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75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利润总额6.7亿元,同比增长35%。范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范县濮州化工工业园被命名为全省25个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园之一,是濮阳市唯一一家。目前,全县工业初步形成五大主导产业,规模和整体实力大幅提高。
1、精细化工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2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40.2%,主要企业有丰利能源、可利威化工、光明化工、中博化工、中炜化工等,产品主要为成品油、混合芳烃、橡胶助剂、润滑油、特种树脂、消毒剂等。今年元-7月份,化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8.1亿元,占总量的43.7%。
2、玻璃制品及电光源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8家,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16%,销售收入占总量的15.8%。主要企业有顺达玻璃、大成玻璃、阳晨玻璃、新和实业、兴发玻璃等,产品主要有玻璃棉、玻璃拉管、安瓿瓶、日光灯管、药用玻管、圣诞灯饰、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热水器等,其中玻璃拉管行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2%左右,玻璃棉行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7%左右。
3、金属制造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家,销售收入占全县总量的15.8%。主要产品有铜拔丝、电线、电缆、机械制造件等,龙头企业有龙马实业、津猫电缆、昊星机械设备制造等。
4、木材加工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9家,销售收入占全县总量的11.6%。主要产品有板皮板材、建筑模板、木制工艺品、中高密度纤维板、轻型文化纸、生活用纸等,龙头企业有光明密度板、通宇纸业等。其中,通宇纸业生产的“黑鹰”牌轻型纸被评为河南省优质产品,光明密度板公司在中国纤维板制造业中名列第26位。
5、羽绒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占总量的7.5%。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善高羽绒公司、华兴羽绒公司等,主要产品为分拣高档羽绒、水洗羽绒等,被确定为河南省羽绒加工科普示范基地。
(二)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范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农业的发展决定了范县经济的发展水平。近年来,我们立足范县实际,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夯实发展基础,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我县农业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粮食生产稳中有升。范县现有耕地面积57万亩,分南部稻区和北部旱作区,其中,稻区面积30万亩,旱作区面积27万亩。全县农作物以粮食为主,常年种植冬小麦面积42万亩左右,水稻30万亩,玉米13万亩,花生、大豆、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14万亩。通过大力实施高产田创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改变耕作模式,确保了全县粮食生产连年稳产高产。2011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35.3万吨,比2006年增长2.4万吨,年均增长1.4 %。
2、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按照“提升传统,引进名优,壮大特色”的思路 ,狠抓了水稻、林业、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涉及9个乡镇,其中绿色稻米达到20万亩,发展有机稻米2万亩,荣获全国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是濮阳市水稻生产主要基地。培育了“天灌”、“永合利”等大型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其中“天灌”牌精制大米获国家农产品金奖。水稻产业的发展,使全县背河洼地、盐碱易涝区成为中原米乡。大力实施“林业富民强县”战略,结合黄河滩区实际,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范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河南省绿化模范县”、“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县共有林地面积28万亩,沟渠路河绿化率达到98%,活立木蓄积量18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30%。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目前,全县林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培育扶持了光明密度板、通宇纸业、晟豪木艺制品等龙头企业,建成了豫北地区较大的木材加工园区和木材集散市场。2011年,全县林业总产值达到9亿元。按照“区域布局、规模经营、标准化养殖”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畜牧业发展,目前,全县各类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5个,标准化养猪场达到35家,标准化养鸡场31家,肉牛、奶牛养殖场57家,培育了中原畜禽、昊星牧业、诚信猪场等7家省市级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300多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3、特色农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根据产业基础和群众种养习惯,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培育了4个特色农业种养区。一是设施农业。重点在北部旱作区,主要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等蔬菜种植业。目前,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600亩,亩均效益在1万元以上。二是莲藕种植。利用废旧坑塘、低洼易涝区发展莲藕种植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县莲藕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亩均效益6000元以上。今年建设了以陈庄乡为中心的特色莲藕种植示范区,集中连片千亩莲藕种植园区已达到7个。三是泥鳅养殖。利用全县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发展泥鳅养殖,成为稻区农业结构调整新的途径。在往年泥鳅养殖规模基础上,今年全县养殖面积发展到1万亩。四是林下经济。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全县发展林下经济3.5万亩,建设林下养殖大棚300座,鸡鸭鹅养殖量120多万只,棚均效益2万元以上。
4、农业抗灾害能力不断增强。范县受制于水,得益于水。为此,我们把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全县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连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1.5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37.75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2万亩。我县连续17年夺得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相继实施了彭楼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小农水重点县、现代农业、抗旱应急、孟楼河治理等项目,总投资1.1亿元,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年节水量830万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明显改善。
(三)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
1、县城品位明显提升。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三城同创”活动为载体,坚持“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高品位、搞活商贸”的总体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膨胀县城规模,加快推进城镇化。按照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高起点编制、修订了《范县城区总体规划》,城区规划区面积由原来的9平方公里,拓展至19.6平方公里,城区及周边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县文体馆、文化休闲广场、主要街道楼体立面改造、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人行道铺设等一大批市政项目相继竣工投用,板桥路、迎宾大道、黄河路等道路全线贯通,形成了“七纵五横”的城区道路框架,县城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发展房地产业,老城区改造正在有序推进,城市容量进一步加大。近年来,我县新建房地产项目30余个,开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新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5.6万人。今年上半年,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县。
2、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序推进”的原则,指导各乡镇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开发和完善城镇功能,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新建和改扩建各类专业市场13个,新增商业经营面积20多万平方米,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业态快速发展,小城镇产业集中和人口聚集能力明显增强,2011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9.37%。
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妥推进。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根据县域体系规划,全县拟建47个新型农村社区。目前,濮城镇文昌苑、陆集乡六合锦苑、陈庄乡贵和等9个社区正在紧张建设,已完成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张庄乡富和、辛庄乡安馨家园、白衣阁乡城南花园等3个社区即将开工建设。
(四)和谐范县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以人为本,每年都办成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全县发展大局的大事实事。先后完成了县一中新校区、县医院病房楼、县妇幼保健院门诊楼、乡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村室、校安工程、文体馆、文化休闲广场、乡镇文化站等一大批工程项目。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推行新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困难群众、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桑梓助学”已成为范县的知名品牌、爱心形象,荣获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三级民委”救助模式在全省推广,五保户、低保户、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妥善安置,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抢抓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机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总目标,以滩区扶贫为重点,以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以来,全县共争取综合扶贫开发资金1.17亿元,完成了234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修路287.7公里、建桥47座、修渠4.2万米、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2万亩,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快产业扶贫步伐,帮扶畜牧养殖、羽绒、石油化工等企业24家,带动贫困群众4.23万人就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2829元提高到2011年的4675元,年均增长16.3%。随着各类扶贫资金的不断注入,我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全县贫困人口由2007年的15.86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5.8万人,被濮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
(二)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范县地处豫东北省际交界地区,是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距郑州、济南、石家庄国际机场均2小时路程,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可以同时接受中原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发达地区的辐射。
2、交通优势。濮范高速与德商高速在境内交汇,西与大广高速、京港澳高速,南与日东高速,北与青兰高速,东与济广高速相连相通。晋豫鲁重载铁路穿境而过,东至山东日照港口,与京九铁路相连;西至山西境内,与京广铁路相接。在范县境内设有万吨级货运编组站和二级客运站。
3、资源优势。范县是中原油田油气主产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岩盐资源远景储量960亿吨,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煤炭资源面积82平方公里,储量7.46亿吨;化工产业体系配套完善,化工原料资源丰富,化工初级产品较多;黄河、金堤河横贯全境,水资源充沛,是山东省部分地区的重要水源地;农林资源丰富,水稻面积30万亩,林木面积28万亩,活木蓄积量达180万立方米。
4、产业优势。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电光源及玻璃制品、金属加工和制品、羽绒加工、木材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范县是中石油产业扶贫示范区,化工产业基础较好,便于依托资源优势,实现石化、煤化、盐化“三化”链接;电光源及玻璃制品已形成全国著名的生产基地;羽绒产业已成为全国羽绒加工基地和江北最大的羽绒集散地;木材加工产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杨树原木交易集散地和全国三大板皮加工基地之一。
5、文化优势。“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在此任过5 年县令,期间留下了大量的书画和诗词,板桥文化影响深远。传统稀有剧种四平调、罗卷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范县是革命老区,是老一辈革命家段君毅的故乡,颜村铺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县是范姓、顾姓等姓氏发源地。
四、围绕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谋划项目情况
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我们重点围绕主导产业、能源交通、滩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认真谋划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
(一)主导产业方面
1、石油化工产业。充分利用中石油提供的技术支持,加快丰利石化丙烯及联产芳烃项目建设进度,把丰利能源打造成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化工产业龙头,范县财政的支柱;借助中石油对口扶贫政策,依托中石油提供的原料优势,扶持中炜化工、盛源石化、中博石化等现有化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优恩化工、自强化工、茂源化工等项目建设步伐,规划建设化工产业园,新上投资5.6亿元的诚信石化异丁烷芳构化项目、投资5亿元的年产10万吨消毒剂项目、投资2.3亿元的年产3万吨矿用助剂项目、投资2.4亿元的二氯甲烷项目等,把化工产业培育成为范县的支柱产业。
2、盐化工产业。谋划建设总投资50亿元,年产60万吨离子膜烧碱、30万吨聚氯乙烯树脂、20万吨苯胺的盐化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上下游项目,努力把盐化工打造成为我县的新兴产业。
3、金属加工产业。扶持中鑫金属、龙马铜业扩大规模,筹备上市。
(二)能源交通方面
1、规划建设S208范县杨集干线公路黄河大桥,全长9.4公里,桥面宽度23米,双向4车道,计划总投资10亿元,打通范县至山东黄河南岸的快速通道。
2、做好毛王路北延至老城西环战备公路建设的跟进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18亿元,全长38.5公里,建成后,将打通范县与山东的另一条通道,加速范县与鲁西地区的融合。
3、计划投资7800万元,对全县县乡村公路进行改造,全长130公里;计划投资1.66亿元,对教场—陆集公路等三条乡道升级为县道,全长92.2公里。
4、谋划建设2×6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概算投资50亿元,建成后可满足全县及周边工业及居民生活用热、用电需求。
5、依托晋豫鲁重载铁路穿境而过,德商高速公路、范辉高速在公路境内交汇的区位优势,谋划建设投资2亿元,集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永泰物流园,填补豫北地区没有大的物流中心的空白。
(三)沿黄开发方面
1、加大黄河滩区村庄外迁力度。计划投资2.07亿元,推进沿黄滩区移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今年重点抓好投资8亿元的陆集六合锦苑社区和投资4.5亿元的陈庄羊二庄社区建设,做好张庄、辛庄、杨集等沿黄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工作。
2、投资5亿元,启动建设黄河滩区项目规划、护滩工程加固、邢庙和彭楼灌区改造、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治理等项目,彻底改变黄河滩区靠天收粮的局面,提高农作物产量。
3、投资1.5亿元,建设黄河滩区万亩西瓜、甜瓜种植基地,规划面积1.5万亩,建设大拱棚5000亩、小拱棚1万亩,反季节种植西瓜、甜瓜。
4、投资1.7亿元,搞好滩区土地整理项目,置换更多土地用于发展。
5、投资1亿元,建设黄河滩区养殖带,种植牧草、药材,养殖肉鸡、肉牛和山羊。
(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投资3亿元,启动建设安全饮水村村通进社区项目,全部项目完成后,可以解决全县3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2、谋划建设范县引黄调蓄工程项目,总投资6.14亿元,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城区1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还可为范县新区生态水系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3、投资3亿元,开工建设濮王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范县第二垃圾处理厂及新区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进一步完善城区配套基础设施。
(五)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
1、投资3500万元,完成范县人民医院扩建工程;投资2200万元,完成范县中医院病房楼建设;投资1000万元,完成辛庄、陆集等6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设;投资1100万元,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投资6600万元,建设8个中心幼儿园,10个一般幼儿园;投资3000万元,新建15所、改建20所村级幼儿园;投资5000万元,为10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建或改扩建学校。
3、在新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满足产业集聚区企业职工技术培训需要。
五、建设濮范台试验区的几点建议
1、设立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专项基金,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发展专项基金每县每年不低于10亿元,用于支持路网改造、滩区安防、移民搬迁、供电、供气、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
2、省财政在计算转移支付时优先考虑试验区黄河防汛、金堤河内涝等区域特殊支出因素,增加补偿性专项转移支付;试验区当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社会抚养费、罚没收入超基数按比例上缴省财政部分全额返还,新建项目免征三年所得税。免除试验区南水北调基金。
3、试验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纳入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实行单列。
4、出台支持黄河滩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在移民搬迁安置、旧宅拆迁补偿等方面统一标准,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配套支持,并为新建社区购房农户提供一定数额的银行无息贷款。
5、试验区内省投资项目免除地方配套资金,中央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由省解决。